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吳亮儀/綜合報導〕台灣年度兩大音樂盛會「南墾丁,北福隆」,總吸引數十萬位樂迷朝聖參與,今年邁入第十二屆的「貢寮海洋音樂祭」即將開唱,在樂迷以身體感受熱音搖滾和腳踩沙灘同時,環保團體和鹽寮反核自救會總幹事吳文通指出,受到核四廠重件碼頭影響,福隆沙灘正在快速變薄消失。

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教授李忠潘表示,每年音樂祭期間,從福隆車站到福隆海水浴場區域,都要承載幾十萬人同時湧入的「土地與人」超大環境壓力。而在地民眾更擔憂的是福隆海岸正在流失,他們扎根的土地已經變貌。

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系主任簡連貴指出,福隆海水浴場的自然堆積以雙溪出海口和東北季風帶來的泥沙堆積為主,但近幾年受到颱風等極端氣候,加上雙溪沖刷下來的泥沙漸漸減少,核四廠興建的重件碼頭、鄰近的防波堤等人為因素,讓海岸漸往後退。

「核四廠的重件碼頭設計不良,增加漁民作業風險,而且核四出水口工程也使得海底地形及珊瑚生態改變。」當地漁民蔡阿樹說,以前在重件碼頭外的淺礁潛水,都是珊瑚、海菜和魚,但是核四廠海拋的砂土把以前生態豐富的海底給填起來,即使原地再長出的珊瑚都很小,魚群也在消失。

朝聖音樂祭的樂迷白天會到海灘戲水,但這片海灘環境也起了變化。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徐詩雅提醒:「以往從岸上以『緩降坡』延伸到近海海面下的沙灘,現在落差變大,提醒民眾戲水要留意安全。」

李忠潘表示,政府除了鼓勵民眾搭乘火車趕音樂祭,對於開車族群,可以規劃大區域的車輛管制,利用接駁車載送民眾到福隆海水浴場區域,減少車流量負載。

簡連貴表示,政府應積極監測海岸水深和海洋氣候,並且定期養灘,才不會讓具有觀光價值的沙灘逐漸消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蕾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