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貝類也可以協助做環保!環保署今天(29號)舉行的演講,對外界介紹一個減碳固碳的新構想,藉由養殖貝類的過程中,貝類生物可吸取海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牠外殼所需的碳酸鈣,透過大自然的生物力量,達到減碳功效。

環保署29號邀請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的教授陳瑤湖進行演講,研究發現貝類成長過程,可以吸收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牠外殼成長所需的碳酸鈣,有助於固碳,只要這些貝類食用後,外殼不被當成廢棄物燃燒,而是將外殼拿來做其他多元利用,例如牡蠣殼可回收再放下海進行育苗,其他貝類的殼可用做鋪路或造景,只要不將殼廢棄燃燒,就不會再產生二氧化碳,貝類將成為減碳固碳的生力軍!陳瑤湖更建議,將來若是碳交易正式實施,產生汙染的工廠那方等於擁有碳債,養殖貝類的漁民因為生產貝類協助減碳固碳,等於擁有碳權,擁有碳債的那方可向漁民購買碳權,不僅從經濟上肯定養殖貝類的漁民對環保的貢獻,也將讓漁民更獲得尊嚴。

(2011-06-29 18:20:05 林宜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蕾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