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0日電)常常心頭小鹿亂撞、心跳漏拍,跟喝咖啡或緊張心情無關的人,心臟內科醫師今天建議,不妨把脈觀察心律,有可能發現自己是23萬個心房顫動患者之一,趕快治療預防腦心血管栓塞。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陳志鴻今天指出,心律不整的最常見原因就是心房顫動,台灣大約1%人口罹患心房顫動,患者往往趕赴醫院時,心律恢復正常,醫師誤以為病患只是焦慮緊張,陰錯陽差,病人到處看病,就是沒找出病因。

陳志鴻建議,民眾在強烈心悸不適症狀發生時,可透過量測脈搏4步驟:休息5分鐘、手掌朝上空、2指尋脈動、量測半分鐘,在家自我檢視心律是否不整,太快、太慢、不規律,就有問題,就醫時提醒醫師注意。

陳志鴻說,心房顫動的患者,因為心臟像發抖般地不規律收縮,導致血流不順而產生血栓,血栓卡住動脈血管會造成栓塞,使腦梗塞中風危險升高5倍,腦中風患者有16%就是心房顫動引起,心房顫動還會使心臟麻痺,嚴重時致死。

65歲黃先生說,當初因心房顫動,導致心臟少跳了幾下,血液流不到腦部,瞬間昏厥緊急送醫,在那6小時中,整個人就像失憶一樣,直到現在,也是靠妻子轉訴,才知道那時發生什麼事。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理事長陳適安指出,心房顫動的主要以藥物治療,使用抗凝血藥物,大約2到3成患者因藥物難以控制,病情呈慢性化,嚴重的病患需要心臟電氣燒灼術,矯正心臟的不正常電路傳導。

陳適安說,在所有心房顫動患者中,2%到5%具有遺傳傾向,兄姊有此病症的人,自己及下一代同病的機率將升高;另外,高血壓、狹心症、糖尿病、甲狀腺亢進的人也會合併心房顫動,需要一併治療。

陳適安指出,心悸、頭暈、疲倦、胸悶、喘不過氣等是心房顫動常見的症狀,若出現上述症狀,應主動向心臟專科醫師諮詢,透過心電圖詳細檢查,但也有部分患者並不會出現明顯徵兆,因此平時自我檢測脈搏是否規律,更顯重要。10006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蕾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