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4日電)看好台灣頂級牛肉市場,加拿大牛肉出口協會副總裁Mr.Herb Mclane今天在台北介紹加拿大喝牛奶長大的「乳香牛」,稱得上是牛排中的極品,盼能滿足饕客的味蕾。

加拿大是全球第3大牛肉出口國,但以往並未在台灣積極推廣;加拿大牛肉出口協會台灣辦事處長蕭子欣說,近幾年加拿大牛肉在台灣的銷量明顯成長。

蕭子欣說,台灣的牛肉麵很有名,加上近幾年相關活動推廣,未來台灣牛肉市場仍看好。

加拿大牛肉出口協會特別介紹喝牛奶長大的乳香牛,小牛一直以牛奶餵養,並在20至21週大時屠宰,肉質新鮮、粉嫩,少油低脂,品嚐起來還有淡淡的乳香味,稱得上是「牛排中的極品」。

資深牛排行政主廚陳誠德說,料理加拿大乳香牛,不必刻意調味,忠於原味就是最好又最簡便的烹調。

加拿大乳香牛因數量較少,價錢比一般的肋眼牛排還貴兩倍,台北已有多家飯店將加拿大乳香牛列入滿足饕客選擇的項目。1000624


蕾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度舉辦的「北北基聯測」登記分發出爐,卻有許多考生發現,透過申請和登記兩種方式,竟然出現「同分不同校」的情況,讓許多考生大喊不公平,甚至在台北市郝龍斌的臉書上留言抗議,要求市長得要出面說明。

北北基聯測五月初登場,7萬考生上場拼輸贏,如今申請和登記紛紛放榜,卻有不少考生發現,申請入學成績的要求,比登記分發還要高,質疑制度不公,一口怨氣,全出在北市長郝龍斌身上。

仔細瞧,郝龍斌的臉書,除了少少的政見反應,幾乎全是批評聲浪,有人大喊,所謂的北北基政策,毀了台灣的希望,甚至還有人透過臉書發起連署,要郝市長出面說明,不要忽視八萬名考生的力量,整面塗鴉牆,簡直被抗議留言給洗版。

台北市長 郝龍斌:「報到率低,造成名額釋放,後面的登記分發分數自然降低。」口氣很無奈,台北市首度自辦基測,抱怨連連,考生除了抗議,甚至批評測驗題目,實在有點難。

萬華國中自然老師 王美玲:「前兩次太簡單,這回鑑識度高。」只是,錄取學校選了,無法再補救,台北市府只能要求教育局蒐集相關資料,希望明年再辦北北基聯測,別再出現類似問題。


蕾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台灣著名的整型醫師曹賜斌、在高雄長庚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他帶著病歷到美國開刀、切除攝護腺,結果發現割下來的組織根本沒有癌細胞;他再回國要求高雄長庚對先前的檢體做DNA比對、才知道是醫院弄錯了、把別的癌症病人的檢體誤以為是他的。曹賜斌指控這一場烏龍手術、嚴重影響他的健康和生活,而法院在審理後、也認為長庚督導不周、必須賠償620萬元。

四年前,整型醫師曹賜斌召開記者會,聲淚俱下控訴高雄長庚醫院,因為誤診他罹患攝護腺癌,讓他白白挨了一刀,而且手術後還出現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後遺症。

原來在2005年,曹賜斌到長庚醫院做切片檢查,醫院誤診他罹患攝護腺癌;隔年曹賜斌還遠赴美國動刀切除攝護腺,結果手術後化驗,發現他身上根本沒有癌細胞,才知道是醫院搞了大烏龍。

因為一般的切片,是屬於門診手術,接下來就是送檢體化驗,等七天後病理診斷出爐,再由門診醫師通知病患,而曹賜斌發現,他的檢體就是在病理化驗這一環,被檢驗員貼錯姓名標籤。

現在法院判決,高雄長庚醫院督導不周,必須賠償曹賜斌620萬元,雖然院方坦承疏失,也接受判決結果,但是 對曹賜斌來說,不管多少的賠償,都無法彌補他生理和心理受到的創傷。

記者綜合報導


蕾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球好手__盧彥勳又演出大驚奇,他在溫布頓男子單打的第二輪比賽、擊敗世界排名第12名的【塞爾維亞】選手【楚易基】,順利打進32強。 盧彥勳面對世界排名第12的【塞爾維亞】選手【楚易基】,以7比6、6比4、6比4,直落3盤打敗對手。

盧彥勳重挫楚易基,令在場為他加油的數十位台灣球迷興奮不已,連連揮舞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歡呼鼓掌。連續2場比賽,盧彥勳都順利擊敗實力堅強的選手,挺進32強,他對自己的表現非常滿意,也認為這2場勝利有助提昇他的信心,爭取更好的成績。

盧彥勳預定25日在第3輪比賽迎戰目前世界排名第35的法國選手【羅德拉】。2004年盧彥勳第1次參加溫布頓網球比賽,去年打進8強,這次順利連過2關,盧彥勳希望自己能享受比賽,努力拼每一分。

綜合報導


蕾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雲林地區超 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危及高鐵安全的議題,受到很大的關注,大家一定想問,難道農民沒有別的水可用嗎?事實上、這是一個制度問題,

金黃色的稻穗,飽滿地、從逐年下陷的地層上生長。比起濁水溪的水、雖然營養卻充滿爛泥,有些農民比較喜歡地下水,而且可以定時灌溉,對兼差還要上班的人來說,是一大福音。有了地下水,「看天田」不必苦等雨水,更不必擔心農田水利會水不夠。在大埤鄉,有些田本來只能一年一作,現在開關一按,全都可以一年兩作。

其實在日治時期,就算興建了嘉南大圳的濁幹線,引水灌溉,水還是不夠用,因此實施三年輪作制,每三年才能種一次水稻。不過在農業社會,種稻可以改善窮困生活,加上鑿井的成本慢慢降低,農民為了生計,漸漸打破三年輪作制度,大量種稻。

因為有地下水,農民種稻無後顧之憂,不必擔心水源,雲林縣有六萬多公頃的水田,只有三成五的田、需要靠農田水利會供水,其餘三分之二都灌地下水,而這也被認為是造成地層下陷的原因之一。

水利署把矛頭指向不遵守耕作制度的農民,不過就算雲林農田水利會有了集集攔水堰的水源,還是抽地下水,到98年還有540口井,其中188口是深度140公尺以上的深水井。環保團體認為,如果農業超抽地下水,是地層下陷的因素之一,為什麼長期以來,農政單位都不檢討耕種制度、輔導農民轉作呢?

水田、旱田夾雜,顯示雲林不是所有地方、都水源充足。雖然農民辛苦開墾,讓旱地通通變成水田,不過飽滿的金黃稻穗,對地層下陷的土地可能是越來越、難以承受的重量。大家要問的是,缺水地區是不是要種這麼多水稻,政府是不是應該祭出更有利的配套,輔導農民轉作,才不會讓社會為此、付出更慘痛的代價呢?

記者林靜梅邱福財雲林報導。


蕾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